跟着央视寻味江西-z6尊龙旗舰厅

热辣开播的《三餐四季·江西篇》,带领观众开启了一场舌尖上的寻味之旅。这一次,鲜、辣、香、醇的赣味美食,实实在在挑动着全网食客的味蕾。

8月4日,中央电视台大型美食文旅节目《三餐四季·江西篇》热辣开播,带领观众开启了一场舌尖上的寻味之旅。经由央视的镜头,寻味团走进江西,在抚州、南昌体验“鲜辣香醇,味和天下”的神奇赣菜。抚州“自助式”水粉、南昌“两室一厅”餐厅,还有令人欲罢不能的藜蒿炒腊肉、鲜美的南昌瓦罐汤、醇香可口的油浸鱼,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社交平台上,关于赣菜的话题一波接一波,网友留言热议,大士院街的白糖糕真想尝一尝,瓦罐汤的缸居然这么大,原来南宋诗作里就有江西米粉。这一次,鲜、辣、香、醇的赣味美食,实实在在挑动着全网食客的味蕾。

《三餐四季》寻味团成员探访大士院街。

01

一天卖八千个的白糖糕有多好吃节目中,寻味团来到南昌的网红打卡地——大士院街,作为南昌的美食聚集地,这里藏着很多宝藏小店,它们虽不起眼,但味道足以让人回味无穷。实际上,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,对其味道都赞不绝口:“甜到心里的糯叽叽”。寻味团走进一家位于大士院街的白糖糕小店,对店内长龙般的人群感到震惊,队伍中很多都是远道而来的游客,他们打卡南昌,不忘品尝这道地道赣味小吃;更令寻味团震惊的是,一家普通小店一天竟然能卖八千个白糖糕。很多人不解,小小白糖糕有什么魅力,竟然如此受欢迎?白糖糕是一种流行于江西民间的传统糕类小吃,起源于明清时期,到民国时代,这种白糖糕已是南昌街头巷尾各大茶铺常备的佐茶食品,被誉为“江西五大传统名点”。这种糕点香韧柔软,其表面沾有独特的冻米粉和糖粉混合物,风味独特,软糯香甜。正如节目所述,白糖糕外酥里嫩、轻咬即化、甜而不腻,糯米的软糯与糖粉的香甜在口中交汇,仿佛瞬间将人带回到烂漫的童年时光。这种看似简单的小吃,实则凝聚了几代手艺人的心血与传承,每一口都是对过往岁月的温柔回顾。大士院街白糖糕的“跑火”,除了味道独特,其背后也离不开南昌文旅的加持。

南昌大士院街。

去年以来,南昌文旅强势“出圈”,全年接待游客达1.9亿人次。今年5月1日,改造后的大士院焕新开街,“五一”假期街区人流量达147.42万人次,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打卡南昌,走进大士院品尝网红美食,这也成为游客跨越千山万水奔赴南昌的理由之一。这一口“香甜软糯”,不仅唤醒了人们的味蕾记忆,更激发了人们对南昌美食文化的兴趣与探索欲。实际上,它已超越食物本身,成为一种文化符号。吃一块白糖糕,既是品尝地道南昌特色美食,也是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追忆。

02

瓦罐汤的缸居然这么大《三餐四季》节目里,寻味团成员看到南昌街头某店内摆放着煨制瓦罐汤的大瓦缸,瞬间化身“好奇宝宝”争相观看,不由得惊叹瓦罐汤的缸居然这么大。当发现老板不戴手套就探身在大瓦罐里取汤时,大家顿时又被这双“无情铁手”惊到了。了解南昌美食的人都知道,来南昌尝鲜,瓦罐汤是不容错过的“头牌”。这道流行于南方民间的风味汤品,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与浓郁的味道,成为了江西美食的典型代表。瓦罐煨汤制作技艺历史悠久,唐朝《瓦罐煨汤记》评价“瓦罐香沸,四方飘逸,一罐煨汤,天下奇鲜”。至北宋嘉佑年间(1063),瓦罐汤煨汤技艺趋于成熟。

南昌瓦罐汤。

透过节目,人们看到了不同年代的瓦罐,它们不仅是烹饪的工具,更是历史的见证。那粗陶制成的瓦缸,底部装有铁筒以烧火,缸内层层叠叠的铁架上码放着装有汤料的小瓦罐,通过高温文火煨制,汤品的鲜美与醇厚一点点交融,尝上一口令人口齿留香。“一汤一粉一座城,有滋有味有南昌。”对于土生土长的南昌人来说,一碗瓦罐汤,意味着美好一天的开始。不同味道的瓦罐汤取决于不同种类的食材,一块肉饼可以和很多食材搭配,比如鸡蛋、桂圆、香菇、墨鱼、雪梨、茶树菇等,可供搭配食材不下十几种。瓦罐汤的烹饪过程繁琐而精细,需要长时间的耐心等待。如节目中所示,厨师们将原料洗净后放入瓦罐内,加入调料与清水,盖上盖子后码入瓦缸内的铁架上,慢慢煨制6至12小时。汤汁的鲜美程度,高度依赖厨师的煨制技艺。在南昌街头,一口煨制瓦罐汤的大瓦缸,通常能装下几十个味道各异的小瓦罐。不同口味的鲜汤在同一口大瓦缸中小火慢炖,香味彼此交织,一缸出而百罐成。这种烹饪方式既保证了烹饪效率,也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,使得汤品中的养分得以充分释放。瓦罐汤的‌制作技艺已被列入‌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醇厚味道,让人回味无穷。品一碗美味鲜汤,既是与地方美食的美好相遇,也是对市井生活的热烈相拥,瓦罐汤入口,纵情感受那份来自岁月深处的醇厚与温暖。

藜蒿炒腊肉。

03

南宋时就出现在诗作里的江西米粉在江西,一碗米粉有多少种吃法?在抚州,吃正宗水粉首先要到菜市场买来食材配料,再到小店加工,似乎有种海鲜加工现吃的感觉。鲶鱼水粉鲜嫩爽滑,牛骨粉香辣软糯,硬核早餐让寻味团成员一口就被圈“粉”,瞬间“鲜”到迷糊,果真应了那句“粉粉配罐罐,生活很灿烂”。米粉在江西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早在东汉时期,九江郡(今江西九江)就有太守服虔录“煮米为索”的记载;钱钟书在《管锥编·卷三》中指出:“今之所谓‘米线’,南宋时江西土产最著名”。南宋文学家楼钥有诗云:“江西谁将米作缆,捲送银丝光可鉴”;南宋文学家陈造赋诗说:“粉之且缕之,一缕百尺缰;匀细茧吐绪,洁润鹅截肪”。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米粉的品质与口感,更体现了古人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。

抚州南丰鲶鱼水粉。

江西有“乡乡有米粉,县县味不同”的说法,在很多地方,米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无论是凉拌粉、炒粉还是汤粉,都各有特色,风味迥异。对于吃粉,江西人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。明明简单蒸煮就能食用的大米,偏要不厌其烦地经泡米、磨浆、蒸制、晾晒等多道工序将它做成米粉,以追求口感的多样。原本作为主食的米粉,在多种特色食材和烹饪技法的作用下,摇身一变成为滚烫热乎的汤米粉、滋味丰富的拌米粉、锅气十足的炒米粉,这些共同组成了江西的米粉王国。米粉不仅承载着江西人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,更传承着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的精髓。在《三餐四季·江西篇》中,我们看到米粉与各种食材的搭配与融合,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美食体系。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需,更让人们在味蕾的碰撞中感受江西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。饮食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,是区域地理环境、自然风貌、人文风情的味觉呈现,也是历史人文、民俗风情的记忆与传承。人们认识一座城,往往从这座城市的美食开始。看完《三餐四季》,寻一处街边餐馆,尽情释放躁动的味蕾,在鲜、辣、香、醇的赣味里,定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江西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