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他是毛泽东三次挥毫写诗词和对联称赞的红军将领;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;他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“围剿”战斗中英勇牺牲,时年33岁。”
作者 | 马晓敏 叶锦莲
题图 | 黄公略像
经党中央批准,退役军人事务部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、江西省委省政府将于9月25日在江西省吉安市举办黄公略烈士遗骸安葬仪式。
黄公略何许人也,引起中央如此高度重视?毛泽东为何称他为“飞将军”?他在中央苏区时期与朱德、毛泽东、彭德怀并称为“朱、毛、彭、黄”,地位为何如此重要?
大义灭亲的黄军长
1898年1月,黄公略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农民家庭。怀着“立国之道,首在强兵”的梦想,17岁的黄公略投笔从戎,北伐战争时曾任国民革命军连长、团副。在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期间,黄公略接触到很多共产党员,思想受到很大影响,积极向共产党靠拢。
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,革命陷入低潮,但黄公略坚信“广暴失败旗帜在,树立红军苏维埃”,毅然决然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在国民党军队内部进行秘密革命工作。1928年7月,他和彭德怀、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,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,黄公略任红五军军委委员兼十三师四团党代表。当时,黄公略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,在根据地军民中享有崇高威望,与朱德、毛泽东、彭德怀并称为“朱、毛、彭、黄”。
国民党军第一次“围剿”失败后,黄公略的革命影响使国民党当局深感不安,他们曾贴告示,重金悬赏黄公略人头,均以失败告终。第二次“围剿”被粉碎后,不甘失败的蒋介石企图用“亲情”对黄公略进行“招抚”,以达到分裂红军的目的。
他先是命令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将黄公略的母亲、妻子押到长沙,又在报纸上造谣黄公略“悔过情殷、投诚心切”,还特地委任黄公略的族兄黄汉湘为宣抚使,黄汉湘派黄梅庄(黄公略同父异母的长兄)携带蒋介石的亲笔信以及1000块大洋来江西劝诱黄公略“归正”。
黄梅庄来到苏区后,就被带到红三军团指挥部,但如何处置,让军团长彭德怀犯了难,于是便电告毛泽东并询问其意见,毛泽东复电“这个问题由公略同志自己处理吧”。黄公略得悉后,当即给毛泽东回复,旗帜鲜明地表态:我义无反顾,与黄梅庄一刀两断,并请求将黄梅庄处以死刑,将黄梅庄的口供印发各军,借以教育部队提高革命警惕。并立即回电彭德怀:“大义灭亲,就地正法!”黄公略的坚定立场和果敢行动,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。
黄公略同志故居。
第一个被毛泽东写进诗词的红军将领
黄公略不仅懂得抓根据地建设,还善于抓军事,是中国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缔造者与组织者之一,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、巩固和发展以及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出卓越贡献。
平江起义后,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主力部队上了井冈山,黄公略则率领少量部队留在平江、浏阳一带独立开展游击战争,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。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,黄公略主动向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学习,从具体战例中总结出许多灵活机动的战术,如“化整为零”“集零为整”“政治瓦解”等,并编写了一本小册子《论游击战术》,这是红军第一本探索游击战术的理论专著,为红军游击战术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1930年初,红六军正式组建,黄公略任军长。红六军组建之初,成分复杂,游击习气浓、地方观念强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黄公略既注重抓军事工作,又注意政治工作,到职后即组织召开红六军干部会议,成立军委,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,使红六军从分散的游击武装转变为集团的正规红军。此后不久,黄公略和政治委员陈毅联名向群众发布告,宣传红军宗旨、政策,扩大红军影响,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。
经过卓有成效的军队建设和宣传工作,加上严格的军事训练和严明的纪律,红六军成为赣西南红军的主力部队,战斗力明显提升。吉安陂头召开二七会议后,根据前委“以三个月为期分路游击”的决定,黄公略率领红六军分散在赣水两岸广大地区,一面同敌人作战,一面宣传发动群众,深入开展土地革命,建立红色政权,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,使赣西南苏维埃区域得到很大发展,不仅横断江西半壁山河,还与湖北的通城通山、广东的东江潮梅、福建的永定龙岩取得联络,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。
到1930年秋,赣西南红色区域扩大到34个县,人口达400多万。看到形势大好的赣西南苏区,行军途中,毛泽东在马背上吟成一首《蝶恋花·从汀州向长沙》,词中的“赣水那边红一角,偏师借重黄公略”,正是对黄公略的赞美和肯定。黄公略成为毛泽东在诗词中赞赏的第一位红军将领,足见其对黄公略的信任和倚重。
屡建奇功的“飞将军”
1930年7月,红六军改称红三军,黄公略任军长。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,红三军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主力部队。奇袭浏阳文家市、抢占醴陵、攻打吉安,红三军所向披靡、战无不胜。在中央苏区反“围剿”战斗中,黄公略愈战愈勇,屡建奇功。
在第一次反“围剿”战斗中,黄公略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,率部首战于龙冈,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9000余人,生俘师长张辉瓒,成为诱敌深入争取大胜的典范。战后,毛泽东兴奋地写下《渔家傲·反第一次大“围剿”》:“万木霜天红烂漫,天兵怒气冲霄汉。雾满龙冈千嶂暗,齐声唤,前头捉了张辉瓒。”生动描写了红军在龙冈战斗中活捉张辉瓒的情景。
在第二次反“围剿”战斗中,红三军担任中路阻击任务,为抢占战机,黄公略与毛泽东在向导的帮助下,找到一条从东固到中洞的山间小路,并下令红三军沿小路快速隐蔽前进,提前设伏。待敌军进入红军伏击圈后,黄公略率领隐蔽在中洞南侧山林中的红三军,居高临下,从山上用战斗队形横压而下侧面突袭,敌军毫无招架之力,很快就放弃抵抗、缴械投降,为“五战五捷”首开胜局。
当时在白云山指挥作战的毛泽东大为振奋,挥笔填词《渔家傲·反第二次大“围剿”》赞道:“白云山头云欲立,白云山下呼声急,枯木朽株齐努力。枪林逼,飞将军自重霄入。”这是毛泽东再一次把黄公略写入诗词中。从此,黄公略“飞将军”的美名响彻苏区。
在第三次反“围剿”战斗中,黄公略率红三军与兄弟部队一道,首战于莲塘、次战于良村、再战于黄陂,三战三捷,歼灭敌军三个师一万余人。在老营盘战斗中,红三军连夜步行三十里,先敌赶到高明山选好地形预伏。待敌人开始进入攻击阵地,红三军三个师及独立五师在黄公略的指挥下,以排山倒海之势冲下山,从正面、左面、右面同时开火,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,一举全歼国民党军蒋鼎文第九师独立旅,打了一个没有命令的大胜仗。
黄公略在中央苏区三次反“围剿”战斗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,为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立下不朽功勋。
1931年9月15日,黄公略率部参加兴国方石岭追击战,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等部。当部队行至吉安东固六渡坳(今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)时,遭到敌机袭击,黄公略不幸身中数弹,壮烈牺牲,时年33岁。
黄公略牺牲后,毛泽东十分痛惜,他不止一次地对人说:“黄公略同志政治、军事都很强,死得太可惜了!”在黄公略追悼大会上,毛泽东亲自主持并撰写挽联,高度评价他光辉的一生:“广州暴动不死,平江暴动不死,而今竟牺牲,堪恨大祸从天落;革命战争有功,游击战争有功,毕生何奋勇,好教后世继君来。”
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公略县。
为了纪念黄公略,1931年11月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建公略亭、设公略县、改公略步兵学校的决定。1994年8月,黄公略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。2009年9月,黄公略被评选为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之一。
黄公略的一生虽然短暂,却极其光荣而壮丽。他的杰出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,他的不朽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勇毅前行。
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红军广场公略亭。
请输入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