烈士纪念日,我们应该记住什么-z6尊龙旗舰厅

“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,才换来如今我们的幸福安康。我们的烟火日常,却是那一代人的终极梦想。人民至上,始终是革命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理想。”

作者 | 何丹凤

题图 |网络图 

江西是一片红土圣地,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。

一百多年来,英雄的赣鄱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,前赴后继、勇担使命。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、八一南昌起义、秋收起义、朱毛会师、瑞金建政、长征出发、三年游击战争、新四军组建……党史、军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发生,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,写下了光辉篇章。

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江西苏区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二,人口占二分之一以上。据统计,全省有名有姓的烈士有25万余人,无名烈士更是难计其数。

今天是第11个烈士纪念日。每思祖国金汤固,便忆英雄铁甲寒!国之重器非金非玉,是兵对国忠,是国对兵义,是兵不惧死,是国不敢忘!人民的幸福是对烈士们最大的告慰,不懈的奋斗是对烈士们最好的传承。

刘启耀烈士展陈。 作者供图

革命是为了什么

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。革命是为了什么?为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为的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。人民幸福、民族复兴就是党的初心使命,有的人努力是为了成为人上人,而有的人努力是为了再也没有人上人。

1934年10月,红军主力长征后,根据组织安排,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刘启耀留在苏区坚持斗争。当时经济十分困难,作为省苏主席,刘启耀有一个重要的任务,就是保管好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经费——一包金银。

在一次突围战斗中,刘启耀不幸负伤,满身是血,不省人事。深夜,刘启耀被寒风冻醒,他最先查看的不是自己的伤势,而是赶紧寻找掩埋在乱石中的褡裢,沉甸甸的褡裢里装有金条、首饰和银圆。为躲过敌人搜捕,他隐姓埋名,在遂川、万安、泰和一带山区漂泊流浪,衣食无着,过着乞丐般的生活。

刘启耀一边乞讨,一边寻找党组织。他几乎走遍了赣西南老苏区的各个角落,终于秘密联络到了老党员、老红军、老苏区干部数百人,并和他们一起同敌人开展斗争。1937年初,刘启耀和罗孟文等人组建了中共临时江西省委,刘启耀当选为临时省委书记。

在临时省委机关成立后的第一次常委会上,当大家都为省委今后的办公经费发愁时,刘启耀撩开破衣烂衫,把一包金银倒在桌子上,说:“这是我突围时保管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经费,今后归临时省委支配。”大家都惊呆了,谁都没有想到刘启耀居然背着金条乞讨数年,他宁愿忍饥挨饿也不肯动用分毫公款。

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,才换来如今我们的幸福安康。我们的烟火日常,却是那一代人的终极梦想。人民至上,始终是革命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理想。

杨超烈士展陈。 作者供图

革命何须怕断头

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革命先烈们在国家人民危难关头,用身躯筑路,热血筑墙,将生命留在了战场,将和平留给了我们。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应该被铭记,每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都值得被仰望。

“满天风雪满天愁,革命何须怕断头?留得子胥豪气在,三年归报楚王仇。”1927年12月27日,杨超被敌人杀害于南昌德胜门外下沙窝,年仅23岁,这是他牺牲前留下的就义诗。

杨超早在南昌心远中学就读时,就积极学习进步思想,每年寒暑假,他不仅劝导父亲改变对长工的刻薄行为,还将自己在学校节约下来的钱购买纸笔,办农民夜校,教长工认字、打算盘,建成了德安县第一所农民夜校。

1923年,为欢迎民权运动者袁玉冰出狱,杨超在《新江西》第六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《改造中国一条大路——革命》的文章,不久他就因“学潮中的滋事分子”被开除了学籍。后杨超来到大城市求学,追寻革命真理。他在南京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,在北京大学就读时结识了恽代英、萧楚女,并由他们介绍入了党。

1925年暑假,杨超回到家乡,直接领导成立了德安最早的工会——柴炭工人工会。1926年,杨超离开北京大学到德安从事党的工作,7月恢复中共德安支部,杨超任党支部书记。在他的带领下,德安革命事业迎来蓬勃发展,全县95%的地区都是红区,都有党组织的活动。

1927年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爆发,7月杨超出席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,被选为省委委员并作了大会发言,12月23日,杨超由武汉返回德安时在九江招商码头被捕,遂被送往南昌。被捕后,面对残酷的刑讯,他大义凛然,严守秘密。27日,敌人将杨超、王环心、袁玉冰、谢率真四人杀害于南昌德胜门外下沙窝。临刑前杨超面不改色,英勇就义。

我们的烈士不是钢筋铁骨,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。但他们身前是敌人,身后是百姓,甘愿为了崇高的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。生逢盛世,我们决不能因为和平安宁而忘却他们的流血与奋斗,决不能因为岁月静好而忘却那些曾经遭受压迫人民的抗争。

油画《信者不惧》。作者供图

革命何以成功

“革命理想高于天。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,就永远不会熄灭。”一百年前,一群热血青年为救祖国人民于水火之中,致力于寻找先进的革命思想来武装人民,建设祖国。他们以信仰铸魂,为人民献身。

1925年11月,年仅19岁的古柏在广东梅县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27年春,蒋介石叛变革命,纵使革命形势日益恶化,年轻的古柏仍不怕艰险,毅然往返于梅县和家乡寻乌开展革命工作。

家中的长辈非常担心古柏的安全,曾劝告他说:“自古以来,一个政党的发展,肯定是需要牺牲一批早期党员的,只有为党铺平了道路,党的主义才可能实现。你能力强、学习优秀,难道就甘心做共产主义的铺路石吗?”

古柏坚定地回答:“我愿意这样做!没有前面铺路的人,哪有后面康庄大道可走?”这位长辈听后非常惊讶地问:“难道你就不怕死吗?”古柏从容地回答:“信者不惧!”

正是因为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,古柏不惧条件艰苦,和战友们一起于1927年冬在寻乌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,次年3月,参与领导了寻乌农民武装暴动。暴动失败后,敌人四处搜捕古柏等人,屠杀了一大批革命群众。但古柏没有因此气馁,不久就领导组建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一纵队,创立和发展了寻乌红色区域。

1930年5月,毛泽东、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寻乌县城,为了研究城市商业状况和中国富农问题,毛泽东在这里作了近20天的社会调查。时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的古柏,陪同毛泽东走街串巷,深入店铺作坊,坐在田间地头,与工人农友促膝谈心,广交社会名流,了解社会各阶级的情况。

和伟人的亲密接触,进一步坚定了古柏的革命信心。此后,古柏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,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,跟随毛泽东转战闽西、赣南、袁水流域和赣江两岸。

1934年10月,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,古柏奉命留在赣南打游击。1935年3月5日,古柏在广东省龙川县上坪镇的鸳鸯坑向游击队传达中央指示精神时,被敌人包围,为掩护同志们突围,不幸壮烈牺牲。

为了深切悼念古柏,1937年秋,毛泽东亲笔题词:“吾友古柏,英俊奋发,为国捐躯,殊堪悲悼。愿古氏同胞,继其遗志,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。”

百年后,先烈们用生命在黑暗里点亮的烛火,如今早已光芒万丈。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、为了祖国人民,不怕牺牲,甘当铺路石,把鲜血洒在了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。

今天,以国之名缅怀英烈,是对英烈最深情的礼赞;秉持初心传承红色基因,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!

(作者:当代江西)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网站地图